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说,中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需要“胡萝卜加大棒”,其中碳价或者碳税属于“大棒”,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上的“胡萝卜”。
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。
易纲指出,碳排放具有很强烈的外部性,在于排碳的人没有付出应该付的价格,因此应该有一个碳价或碳税,而怎么让别人知道它排碳,就是信息披露所需要做的。
易纲介绍,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有两大类,一是对清洁能源、节能环保、碳减排的技术项目进行支持,二是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。他介绍,这两类支持工具是在2021年11月推出的,去年是执行这两个工具的首个完整年。
据澎湃新闻报道,易纲星期三(3月29日)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“碳中和:困局与破局”论坛上做出上述表述。
易纲介绍。最初有21家中资银行参加相关项目,后来有七家外资银行加入,又有几十家地方商业银行也加入,并指央行在这个项目的提供上对中资、外资、民营银行是一视同仁的。
易纲解释“胡萝卜”的形式时提出,央行可以以较低的利息给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,而商业银行收到再贷款后,必须对碳减排的这些项目进行支持,同时要承担向社会披露一些信息的义务。
易纲说,两个工具执行一年多以来,央行实际上已经支持了3000多亿元(人民币,下同,约580亿新元)的再贷款,商业银行贷出去了将近6000亿贷款支持企业的相关项目。他强调,央行的再贷款虽然是低息的,但也是要收回的,所以风险还是由商业银行承担,这样的“胡萝卜”激励机制是适中的、是合适的。
易纲说,央行的“胡萝卜”支持工具的重点,在于要求商业银行对碳足迹、支持项目的利率、减排量和其他相关信息,进行每季度披露,并接受社会第三方机构的监督,才能提高全社会对碳达峰、碳中和紧迫性的认识。他指出,“只有全社会参加了,老百姓知道了,这个监督才是有效的。”